古诗文网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二首

宋代: 杨万里

出得西湖月尚残,荷花荡里柳行间。
红香世界清凉国,行了南山却北山。

出得西湖月尚残, 荷花荡里柳行间。
走出西湖时天上残月仍在,陪着友人穿过荷塘,走在杨柳依依的小道上。

红香世界清凉国, 行了南山却北山。
在这样的红花遍地、阴阴凉爽的世界里,我们走过了南山,又绕到北山。

参考资料:

1、 章楚藩 等.杨万里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94:145-147
2、 王相选编 顾农注评.千家诗注评.南京:凤凰出版社,2006:145
3、 蒙万夫 等.千家诗鉴赏辞典.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2006:132-133

出得西湖月尚残, 荷花荡里柳行间。
晓:天刚亮的时候。净慈寺:在杭州西湖南岸,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林子方:即林枅,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荡:浅水湖。

红香世界清凉国, 行了南山却北山。
却:回转。

参考资料:

1、 章楚藩 等.杨万里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94:145-147
2、 王相选编 顾农注评.千家诗注评.南京:凤凰出版社,2006:145
3、 蒙万夫 等.千家诗鉴赏辞典.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2006:132-133
出得西湖月尚残,荷花荡里柳行间。
红香世界清凉国,行了南山却北山。
  这是组诗《晓出净慈送林子方二首》中的第一首。此组诗当作于公元1187年(宋孝宗淳熙十四年)。林子方举进士后,曾担任直阁秘书,杨万里是他的上级兼好友。此时林子方赴福州任职,杨万里清晨从杭州西湖附近的净慈寺送别送林子方,经过西湖边时写下这组诗。

参考资料:

1、 蒙万夫 等.千家诗鉴赏辞典.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2006:132-133
2、 章楚藩 等.杨万里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94:269
3、 文 渊.一本书读通文学典故.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254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走出西湖时天上残月仍在,我陪友人穿过荷塘,走在杨柳依依的小道上。
在这样的红花遍地、阴阴凉爽的世界里,我们走过了南山,又绕到北山。

注释
晓:天刚亮的时候。
净慈寺:在杭州西湖南岸,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林子方:即林枅,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荡:浅水湖。
却:回转。

参考资料:

1、 章楚藩 等.杨万里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94:145-147
2、 王相选编 顾农注评.千家诗注评.南京:凤凰出版社,2006:145
3、 蒙万夫 等.千家诗鉴赏辞典.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2006:132-133

创作背景

  这是组诗《晓出净慈送林子方二首》中的第一首。此组诗当作于公元1187年(宋孝宗淳熙十四年)。林子方举进士后,曾担任直阁秘书,杨万里是他的上级兼好友。此时林子方赴福州任职,杨万里清晨从杭州西湖附近的净慈寺送别送林子方,经过西湖边时写下这组诗。

参考资料:

1、 蒙万夫 等.千家诗鉴赏辞典.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2006:132-133
2、 章楚藩 等.杨万里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94:269
3、 文 渊.一本书读通文学典故.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254
杨万里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猜您喜欢

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

宋代: 苏轼

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
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
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
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

莫愁乐

隋代:佚名

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
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

送客归京

唐代: 白居易

水陆四千里,何时归到秦?
舟辞三峡雨,马入九衢尘。
有酒留行客,无书寄贵人。
唯凭远传语,好在曲江春。

送豆卢膺秀才南游序

唐代: 柳宗元

君子病无乎内而饰乎外,有乎内而不饰乎外者。无乎内而饰乎外,则是设覆为阱也,祸孰大焉;有乎内而不饰乎外,则是焚梓毁璞也,诟孰甚焉!于是有切磋琢磨、镞砺括羽之道,圣人以为重。豆卢生,内之有者也,余是以好之,而欲其遂焉。而恒以幼孤羸馁为惧,恤恤焉游诸侯求给乎是,是固所以有乎内者也。然而不克专志于学,饰乎外者未大,吾愿子以《诗》、《礼》为冠屦,以《春秋》为襟带,以图史为佩服,琅乎璆璜冲牙之响发焉,煌乎山龙华虫之采列焉,则揖让周旋乎宗庙朝廷斯可也。惜乎余无禄食于世,不克称其欲,成其志,而姑欲其速反也,故诗而序云。

送天台陈庭学序

明代: 宋濂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塘、滟滪之虞。跨马行,则篁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悼栗。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其难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士恨焉。

  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方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耄矣。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

  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