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后汉书人物头像

后汉书

《后汉书》是一部由我国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司马彪续作),记载了从光武帝刘秀起至汉献帝的195年历史。

本纪
光武帝纪上 光武帝纪下 显宗孝明帝纪 肃宗孝章帝纪 孝和孝殇帝纪 孝安帝纪 孝顺孝冲孝质帝纪 孝桓帝纪 孝灵帝纪 孝献帝纪 皇后纪上 皇后纪下
列传
刘玄刘盆子列传 王刘张李彭卢列传 隗嚣公孙述列传 宗室四王三侯列传 李王邓来列传 邓寇列传 冯岑贾列传 吴盖陈臧列传 耿弇列传 铫期王霸祭遵列传 任李万邳刘耿列传 朱景王杜马刘傅坚马列 窦融列传 马援列传 卓鲁魏刘列传 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 宣张二王杜郭吴承郑赵 桓谭冯衍列传上 桓谭冯衍列传下 申屠刚鲍永郅恽列传 苏竟杨厚列传上 郎顗襄楷列传下 郭杜孔张廉王苏羊贾陆 樊宏阴识列传 朱冯虞郑周列传 梁统列传 张曹郑列传 郑范陈贾张列传 桓荣丁鸿列传 张法滕冯度杨列传 刘赵淳于江刘周赵列传 班彪列传上 班彪列传下 第五钟离宋寒列传 光武十王列传 朱乐何列传 邓张徐张胡列传 袁张韩周列传 郭陈列传 班梁列传 杨李翟应霍爰徐列传 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 孝明八王列传 李陈庞陈桥列传 崔骃列传 周黄徐姜申屠列传 杨震列传 章帝八王列传 张王种陈列传 杜栾刘李刘谢列传 虞傅盖臧列传 张衡列传 马融列传上 蔡邕列传下 左周黄列传 荀韩钟陈列传 李杜列传 吴延史卢赵列传 皇甫张段列传 陈王列传 党锢列传 郭符许列传 窦何列传 郑孔荀列传 皇甫嵩朱俊列传 董卓列传 刘虞公孙瓚陶谦列传 袁绍刘表列传上 袁绍刘表列传下 刘焉袁术吕布列传 循吏列传 酷吏列传 宦者列传 儒林列传上 儒林列传下 文苑列传上 文苑列传下 独行列传 方术列传上 方术列传下 逸民列传 列女传 东夷列传 南蛮西南夷列传 西羌传 西域传 南匈奴列传 乌桓鲜卑列传
律历上 律历中 律历下 礼仪上 礼仪中 礼仪下 祭祀上 祭祀中 祭祀下 天文上 天文中 天文下 五行一 五行二 五行三 五行四 五行五 五行六 郡国一 郡国二 郡国三 郡国四 郡国五 百官一 百官二 百官三 百官四 百官五 舆服上 舆服下
猜您喜欢

春秋繁露

《春秋繁露》中国汉代哲学家董仲舒的政治哲学著作。《春秋繁露》推崇公羊学,发挥“春秋大一统”之旨,阐述了以阴阳五行,以天人感应为核心的哲学-神学理论,宣扬“性三品”的人性论、“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的伦理思想及赤黑白三统循环的历史观,为汉代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

池北偶谈

《池北偶谈》又名《石帆亭纪谈》,共二十六卷,是清代笔记小说集,作者是王士禛。部分内容由作者儿辈记录整理而成,全书近一千三百条,分成四目:一,谈故:记叙清代典章与科甲制度、衣冠胜事等;二,谈献,主要记叙明中叶至清初名臣、畸人、烈女等事;三,谈艺,评论诗文,采撷佳句;四,谈异,记叙神怪传闻故事。

阿弥陀经

佛教经典。亦称《小无量寿经》,简称《小经》。与《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合称净土三经。一般认为在1~2世纪印度贵霜王朝时期已流行于犍陀罗地区。《阿弥陀经》是释迦牟尼佛在憍萨罗国舍卫城的南方祇园精舍,与长老舍利弗等十六位大弟子及文殊等大菩萨以及诸多佛弟子而说的经典。

旧五代史

《旧五代史》,原名《五代史》,也称《梁唐晋汉周书》,是由宋太祖诏令编纂的官修史书。薛居正监修,卢多逊、扈蒙、张澹、刘兼、李穆、李九龄等同修。从公元907年朱温代唐称帝到公元960年北宋王朝建立,中原地区相继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代王朝,中原以外存在过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南平、北汉等十个小国,周边地区还有契丹、吐蕃、渤海、党项、南诏、于阗、东丹等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习惯上称之为“五代十国”。《旧五代史》记载的就是这段历史。

通典

《通典》书名,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体例完备的政书。专叙历代典章制度的沿革变迁,为唐代政治家、史学家杜佑所撰,共二百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体例完备的政书,“十通”之一。《通典》中记述了唐天宝以前历代经济、政治、礼法、兵刑等典章制度及地志、民族的专书。唐杜佑撰,共二百卷,内分九门,子目一千五百余条,约一百九十万字。